第309章 利益同步-《空降贞观》
第(2/3)页
赵云泽被李世民无形中夸了一句,心中顿时大觉舒畅。
对于李世民的忧虑,他也深以为然。办实业,官办的效益往往比不上民办。官办,从业人员都抱着铁饭碗,不管效益好坏,都不会饿到他们。这也必然会导致工作拖沓敷衍,甚至滋生。而民办则不一样,其效益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。干好了,有饭吃,干不好,都饿着。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政府,把很多由国家控制的产业放开转为民营的一方面原因。
对于李世民的眼光,赵云泽大感佩服。
思考了一下,赵云泽说道:“陛下,臣这里倒有个法子,既可以让朝廷获益,又可以保证活字印刷术的顺利推广。”
“鹏羽快快说来。”
“朝廷设立一处主管书籍出版发行的有司。一方面,监督书籍的发行,不让糟粕书籍流入市场。另一方面,朝廷公开招标,以每年的售书商税率作为标价,按大唐十道,招盟十个专享活字印刷术的印书专商。由他们各自负责一道的活字印书售书事宜。为了防止印书专商私自拔高书价,朝廷的专司,还负有监督书价的职责。若是印书专商有违规行为,便取消他们的专商资格。”
赵云泽的话令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沉思起来。九江公主从赵云泽说出活字印刷术开始,就聚精会神的盯着赵云泽,听他的讲述,整个人呆了一般。
“这办法倒是不错。可印书售书也收税,这合适吗”李世民犹豫道。
“是呀鹏羽,书籍可是神圣之物,沾染了铜臭,怕是会被世人诟病呢。”长孙皇后也担忧道。
“呵呵,既是圣物,那那些标榜儒学正统的门阀,就该免费将书籍赠与天下读书人阅读。最不济,也应该只售成本价。可实际上呢,他们却把书籍当作了发财的工具。陛下和皇后娘娘担心朝廷收取书税会被世人诟病,最有可能抨击朝廷的,也是这些门阀之人。不出意外的话,那将来的十道印书专商,也必出于大唐五姓七望门阀。在印书售书上,朝廷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是一体的,他们又怎么会诟病朝廷的这一政令”
“说的也有道理。”李世民点了点头。可他随即就又说道:“可朝廷收取了赋税,那不也增加了书籍成本嘛。”
赵云泽笑了笑,道:“陛下,您对天下读书人的关爱毋庸置疑。可是,有时朝廷的善政却未必能让百姓真正获益啊。就算朝廷将活字印刷术毫不计较得失的送与那些门阀,他们也断不会感激朝廷。臣所说的方法,让想用活字印刷术印书的人有了竞争,朝廷的利益也与他们的利益同步了。只有利益,才是维持友谊的根本之道。再说,臣所说的专司还负有监督书价的职责呢。若那些门阀的人觉着印书不赚钱,大可不必参与竞争嘛,相信,天下想赚这笔钱的人多的是。等活字印刷术普及了,臣看他们的雕版印刷术还有没有市场”
“哈哈,鹏羽这办法,与精盐盐引开中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,都是用软刀子逼迫门阀就范。好一个只有利益才是维持友谊的根本之道啊。若朝廷的利益和门阀的利益越来越同步,那这些门阀对朝廷的依赖也必然越来越重。天下大治,也就不远了。”李世民欣赏的望着赵云泽说道。
“软刀子总比硬刀子要缓和一些。”赵云泽说道,“门阀的存在,也不是十年八年了,而是数百年。臣妄言一句,存在即合理。对于他们,臣认为不能一杆子打死,而是要求同存异,用利益捆住他们,为朝廷所用。”
“嗯,说的很有道理啊。鹏羽,朕不怕说句实话,朕登基以来,在如何对待门阀一事上颇为头疼。你今日倒是为朕指出了一条明路。”李世民深以为然道。
门阀,从经济方面说,那就相当于后世的大财团。他们虽然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,但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。而从文化传承来说,在隋唐乃至以前历代,门阀却是维护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了。
赵云泽认为,对待门阀,不能用太激进的方法打土豪斗资本家,这种方法在原先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和二十世纪时的那场大革命中,已经被证明了其对社会发展的破坏性。因此,借着今日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引子,又是在如此宽松的气氛之下,赵云泽也大胆的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如何对待门阀势力的观点。
“陛下,那臣刚才提出的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方法”赵云泽又把话题拉了回来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