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什么意思呢? 就是说,如果把玩家拿掉,这个世界也能自主运转,在这个世界当中如果没有胡八一,那么陈教授等人也会去考古,也会去探险,也会发现不同的古墓。 他们之间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。 而在其他的开放性世界的游戏当中,可能还会存在敌对势力,这些势力如果玩家不存在的话,也应该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进行演变。 比如说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,上面的富人每天在干嘛,下面的穷人每天在干嘛,都有自己的规律,npc也有自己的剧情,也有自己的故事,每个角色都是自己的主角。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可信的,耐玩的开放性世界。 博米也不是没有做过开放世界,像山海经系列就是这个例子,玩家没有进入山海经世界的话,山海经世界本身就有着一套非常完整的食物链,事物发展也是遵循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法则。 正是因为有山海经这个活脱脱的案例,所以他们才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。 现场只有主程序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 或许是在他们看来,做一个也是做,做一群也是做,程序提供的只是工具而已,工作量这件事情跟他们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。 但是! 程兴华要告诉他们的是,你们这样想的话,就大错特错了! 老板的这个提案简直太恐怖了。 “老板,这个工作量会不会有点大啊?”主策划程兴华弱弱地问到。 刘裴在旁边把头点得跟捣蒜似的。 她非常赞同这一点。 这个工作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大,这已经不是人类能做的游戏了。 现在李岚云不在这里,也没个人来给他们打掩护,凭借在场的这些小战五渣,根本就不可能是曹老板的对手。 更何况,即使李岚云在这里,曹老板想好要做的事情,基本上就没有被推翻不执行的。 老板的眼光一向都不错,除了这次鬼吹灯·精绝古城有些拉胯。 “我承认工作量是有点大,”曹阳抱着双手仔细思考着,“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这样做。” 关于鬼吹灯的续作该如何制作这件事情曹阳其实已经思考了很久。 他原本的想法也是跟程兴华一样的。 甚至他还有一种想把鬼吹灯做成连续剧的感觉,就是按照书里面的一个古墓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,以后拍电影拍电视剧都很方便。谷掉 就像古墓丽影一样。 这样还能产生联动效果。 不过这几天看到国内外网友们的发言,曹阳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。 首先,做游戏跟做电影是两件事情,游戏做成什么样其实并不妨碍电影和电视剧怎么拍摄。 因为导演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,人家总不会按照你的游戏进程来还原游戏。 这样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和魅力了。 电影不应该是给那些书粉以及游戏粉看的,而应该承担更多的开拓任务,让更多的之前没有看过书也没有玩过游戏的人能参与进来,也能让之前看过书和玩过游戏的人在电影当中获得新的体验。 那么只要明白了这一点,知道游戏、和电视剧电影之间的关联仅仅在于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上,其他的就好办得多了。 为什么曹阳想做开放性世界呢? 因为现在从他自己的体验来看,精绝古城的内容量还是太少了。 这也是被其他玩家们诟病的一点。 鬼吹灯这个游戏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探索,但是因为内容量太少,导致很多人玩完了以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,甚至有些人觉得自己花钱就买了个特效,没有获得很好的游戏体验。 这个很好的游戏体验,主要是指游戏时长不够,内容太少,撑不起一个大型的游戏,没有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。 所以曹阳从一开始就想要在鬼吹灯2当中把第一部当中的内容全都加入进来。 至少在故事线上面是完整的,而且还能使得内容丰富起来。 不过就像刘裴和程兴华说的那样,这个工作量非常的大,至少是鬼吹灯1·精绝古城的4倍以上。 也就是说,用现在的团队来制作的话,开发周期是真的要奔着8到10年去了。 那个时候的游戏是什么样子,现在除了曹阳,没有人心里有底。 所以鬼吹灯2注定是一个未来游戏。 但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而已。 真实的情况要乐观许多。 毕竟已经有了现成的鬼吹灯1的开发模板摆在这里,可以少走很多弯路,而且很多成功经验是可以被复制的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系列型的游戏,只要不想着有太大的突破和转型,续作一般花费的时间都比较短的原因。 另外一方面,博米公司也不差钱,如果是量的问题就能通过多招人来解决。 按照曹阳的想法,现在的鬼吹灯团队是200人,完全可以扩张到600人以上的团队,实在不行,扩张到1000人也可以。 只要人员上没有冗余和浪费,这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案。 “至于为什么要做开放性世界,因为开放性世界跟鬼吹灯这个题材很契合,而且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 第(2/3)页